第一金融网 > 商业

进一步打通险资服务实体经济的“堵点”

时间:2022-08-26 07:59:00来源:网络阅读量:2598  阅读量:12147   
进一步打通险资服务实体经济的“堵点”

三年来,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绩。但在保险资金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,也存在一些“堵点”,即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持续增长,但通往实体经济的路径狭窄,不仅使保险资金无法匹配合适的资产,也使实体经济无法“解渴”。

“堵点”的形成有三个原因:

第一,保险资金与其他资金最大的区别是“刚兑”。刚性提高了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门槛,缩小了资产配置范围。这也要求保险资本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,首先要考虑资本与负的匹配程度。

二是近三年行业保费持续增长,大量到期保险资金需要再投资,导致保险资金难以匹配“合适”的资产。从新保费来看,2019年至2021年保险业总新保费超过13万亿元。从再投资资产来看,目前中国寿险业平均债务久期约为12.67年,资产负债久期缺口约为6.28年。“长钱短配”的必然结果是再投资压力增大。

第三,中国新旧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的新投资风险,让保险资金“畏首畏尾”。往年保险投资标的的基础资产多为房地产、基建等传统行业和领域,收益类型偏于固定。保险公司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。在新的发展阶段,如果坚持以前的投资策略,很难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。因此,迫切需要保险资金将投资重点转向新行业、新赛道,但短期内难以跟上其在新经济领域的投研能力。

基于以上原因,保险机构可以从以下维度进一步加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。

首先,从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角度,适当降低负债成本,为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留下足够的空间。这就需要保险公司不断提高保费和利润的差额,降低利息和利润的差额压力,提高负债方的承保能力。

其次,继续锤炼研究能力。对此,保险公司应从四个方面入手: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尤其是股权投资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;建立适合践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宗旨的业绩考核体系;加强新经济领域的研究,提高产业导向性;强化风险控制机制。

再者,监管要继续松绑,帮助保险服务实体经济。保险服务实体经济需要综合考虑偿付能力、资产负债、资产配置等监管要求。这些监管要求对于风险防范是必要的。但从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来看,监管政策仍有松动的空间。比如,可以对投资实体经济相关的资产的风险系数进行贴现,以提高偿付能力。

“通则不痛,不灵则痛。”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“堵点”将被逐一打通,保险资金长期资本、大额资本、稳定资本的“势能”将不断转化为支持国家战略、服务民生的“动能”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